揪作伙 Co-Living
為緩解都市人口過於集中、城鄉發展失衡等情形,近幾年政府推動階段性地方創生計畫。嘉義是屬於中小型城市,雖然人口流失情形不如偏鄉嚴峻,卻也思索著如何持續活絡在地社群,讓大家認識這座小城的獨特性,並讓老城長出新意,進而吸引年輕人返鄉,為城市的永續經營注入新活水。
為此,我們透過創意企畫、地方生活風格刊物、社群企畫、媒體宣傳等手法,深入在地居民日常生活,並連結在地居民與店家的有機互動;同時也搭配跨局處行動、跨世代、跨領域的連結,共創這座城市永續經營的能量。藉由創新行動與設計思考的力量,我們提出嘉義這座老城的嶄新風貌,也期待吸引人們再度造訪嘉義。
嘉義式,是輪普習俗的虔誠與熱情。以民俗信仰活動為主題,邀請表演藝術團隊舞進百年歷史的嘉義東市場,搭配傳統辦桌與當代市集,為歷史悠久的傳統空間創造出新可能,計串連7家二代在地餐飲業者與 22 家在地品牌。
嘉義式,是在地店家的講究與創新,邀請外地、在地餐食店家從嘉義風土、歷史、生活、地景等元素發想,創作出「嘉義特製」餐點、「嘉譯特調」飲品,以風味詮釋地方,吸引人們造訪城市中飲食文化,計串連 66 間在地與異地餐飲店家與創作 67 組餐點。
嘉義式,是地方論述的深化與探尋,邀請 4 位知名作家駐城,於獨立書店開講,分享如何以文學視角演繹地方生活,並於在地歷史場域帶來文學工作坊,書寫屬於當代嘉義的新論述。
嘉義式,是公園生態的探索與永續,從嘉義市公園密度高踞全臺第一為特色發想,透過 2 場藝術演繹的共創活動,帶領民眾感受嘉義生態,並將調查及創作成果透過期間限定展覽形式呈現,爬梳嘉義市的迷人生態。
推出生活風格雜誌《+1+1+1》,創刊號以「體驗嘉義的 29 種方式」為題,用生活旅遊提案的方式介紹關於嘉義市各個場域及特色;而第二期「博覽小城的日常百科」則以百科全書為概念,匯集嘉義魅⼒的關鍵詞條,並邀請日本攝影師濱田英明拍攝封面及部分內頁,捕捉日治時期留下的嘉義代表地景,帶領大家從圖文之中,看見小城隨時光層疊的豐厚內裡。
本計畫多次獲獎肯定,包含:金點設計獎標章、Shopping Design 台灣設計 BEST 100「年度在地文化新演繹」、GOOD DESIGN AWARD 2024 / Initiative and Activity for Regional 地域構想&活動類